马斯克官宣FSD V14!但HW3老车主炸锅:我们的车就不配了?
昨晚推特Spaces,有人追问老车能不能刷V14,马斯克回了句硬件天花板到了,等于判了HW3死刑。
昨晚推特Spaces,有人追问老车能不能刷V14,马斯克回了句硬件天花板到了,等于判了HW3死刑。
要我说,应该什么时候放开华为入美,什么时候再来谈特斯拉FSD有多牛逼,什么时候再来谈苹果有多牛逼。一个超级大国拼了命封杀一家中国企业,结果华为硬是杀出一条血路,这不叫牛逼叫什么?
相信许多人都有一种感觉,那便是自从2023年初马斯克公布其宏图第三篇(Master Plan Part 3)之后,这家曾经一度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浪潮的造车新势力#01号企业,锋芒日益黯淡。
当特斯拉FSD(Full Self-Driving)即将以“完全自动驾驶”之名叩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时,一场关于技术路线的深度博弈已然展开。与其隔空对峙的,是华为ADS 2.0(Advanced Driving System)——这个以多传感器融合为核心、深度本土
特斯拉FSDV14有望如约而至,车辆将“几乎像有知觉的生命体”。马斯克在其社交平台X上宣布,FSD14.0版本预计将于下周发布,随后约两周后推出14.1版本,最终是14.2版本,其特别强调到14.2版本时,车辆的驾驶体验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智能水平,仿佛拥有“知觉
智驾是电车的重要技术之一,因为电车的动力特点能更好适配智驾,由此诸多电车企业都将智驾视为他们的重要竞争优势,不过随着分析机构对众多车主的使用情况,却发现智驾并非车主选择电车的关键。
陈震这次真把智驾说到点子上了!现在的智驾方案,比来比去根本没意义。为啥?ADS在国内就是牛,特斯拉玩不转,纯粹就是数据跟不上。你想想,特斯拉在国内的路测数据少得可怜,FSD再厉害也白搭。要是哪天满血版FSD真进来了,胜负还真不好说。
本周,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》,推动智慧物流建设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有序发展末端配送业务,加快研究制定自动配送车等相关标准。
当前,汽车驾驶自动化分为6个等级:0~2级为辅助驾驶,控制系统会辅助司机执行驾驶任务,驾驶主体为人;3-5级为自动驾驶,系统在预先设定的指令下代替司机执行驾驶任务,驾驶主体为系统。
本文是搜集了各方的资料,写成的研究报告,岩山科技的前世今生,和以后的发展,如果你看好她,就全面的了解一下这家公司的发展与未来,这篇文章很长,几乎有1万多字,详细的描述了岩山科技的发展与未来!就看你有没有耐心看完。
9月15日,禾赛科技宣布与一家美国领先的头部Robotaxi公司深化合作,签订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的激光雷达订单,将作为该公司唯一激光雷达供应商,订单计划于2026年底前完成交付。
“廉价版”Model Y的成本较现款降低约20%,结合现款Model Y起售价26.35万推算,“廉价版”Model Y的极限起售价约为21万。这个价格一出来,整个20万级别SUV市场的玩家们估计都要重新算账了。
2025年4月,当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上海宣布“华为已具备L3级自动驾驶商用能力”时,全场掌声雷动。这一宣告,标志着中国智能驾驶行业正式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。
早期探索(1988-2018):端到端的理念可以追溯到1988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ALVINN系统,这是早期神经网络在自动驾驶上的应用尝试,通过相机和激光测距仪输入生成转向指令。2016年,英伟达发布DAVE-2系统,将端到端推向一个更高的里程碑,它演示了如何用
最近圈子里都在传特斯拉要出一款15万的Model Y,代号E41。消息是黑客greentheonly从固件里扒出来的,说是砍了18项配置,从全景天窗到座椅加热,能省的都省了。很多人说这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被逼急了,要靠卖简配车来打价格战。
今日下午,理想汽车CEO李想抛出重磅消息,宣布理想i6将标配AD Max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并永久免除使用费用。这一决定打破了行业通行的智能驾驶付费模式,引发了业内对智驾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。李想直言:"高阶辅助驾驶一定要有,而且不应该收使用费用。"他认为现在不少高
英伟达内部正在孵化Robotaxi(无人驾驶出租车)项目,引发市场关注。对此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尝试联系英伟达中国处了解详情,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应。
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,特斯拉(Tesla)作为这一领域的先锋企业,以其创新技术和卓越性能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认可。作为特斯拉旗下的一款重要车型,Model 3 2021款 Standard Range Plus(以下简称“Model 3 2021”)凭
马斯克一直大力宣传特斯拉是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参与者,无论是在Robotaxi市场,还是在基于FSD的个人汽车领域。他令人咋舌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包括在未来十年内让100万辆特斯拉Robotaxi上路,并拥有1000万名活跃的FSD用户,因此他们的成功将直接为他
乘联分会发布了9月乘用车零售预估数据。最新厂商调研数据显示,占市场总销量近八成的头部厂商本月零售目标普遍较高,同环比均有所提升,综合政策支撑与旺季需求释放,预计本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可达215万辆左右,环比增长6.5%,同比增长2.0%。其中,新能源零售量